核心阅读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要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释放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节能降碳,要抓重点行业。国务院此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 我国建筑总量规模大,要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当前进展如何?接下来应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行业专家。 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增长 色彩缤纷的铝合金格栅斜向交叉,在夜间的光影作用下,仿佛飘落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冰球训练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不仅有超高“颜值”,还实现了超低能耗。“场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相比常规制冷剂能够提升40%效能,制冰余热回收后,还可用于热水供应等。不仅如此,屋面安装的600千瓦光伏发电板能实现年供电约70万千瓦时。”参与场馆建设的中建一局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经理冯延军说。 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介绍,自1986年颁布第一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步走”,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普通住宅采暖能耗的基础上,建筑节能比例逐渐达到30%、50%、65%。30余年时间,我国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1
浏览次数:10
2021年12月5日拍摄的航空照片,展示了中国南部海南省杨浦经济开发区杨浦国际集装箱港口的日出风光。(新华社/朴晓旭)北京,12月15日(新华社)--官方数据周三显示,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在11月份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NBS)的数据显示,11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而上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高科技产业投资加速。我国11月调查的城市失业率为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增长弹性不断增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上周结束的确定基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显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压力。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保持不变。”。周三的数据显示,经济中的“实体部门”出现了稳步扩张。制造业大公司的增加值产出加速增长,而高科技行业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7.9%,而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2%。“实体经济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持续增长,积极的变化也在逐步增加,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COVID-19在国内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傅说。为了缓解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中国最近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浏览次数:5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12月11日在“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 “比如,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澎湃的市场活力、足够的政策空间,特别是我们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百年奋斗的智慧经验。”韩文秀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需潜力大也是优势所在。韩文秀说,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排查和改造,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里子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同一场合表示,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吉喆认为,要着力扩大消...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浏览次数:3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吉宁)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2022年度京港合作备忘录。2022年京港两地将聚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据了解,备忘录涵盖了务实的举措和合作项目:共推北京“两区”建设,举办走进北京自贸试验区组团系列活动;共同举办京港消费品牌、时尚品牌活动及京港品牌建设座谈会等;推动北京企业,特别是北京老字号企业借助香港贸发局展览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等;组织北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亚洲金融论坛,推动香港与北京企业及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共拓“一带一路”商机;共同举办京港携手“走出去”投资促进交流会活动,助力北京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香港可充分发挥通道作用,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据了解,香港是北京企业在境外投资最多的目的地。截至2021年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累计直接投资金额393.27亿美元,占全市46.2%。2021年1月至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新增直接投资26.76亿美元,占全市48.44%,同比增长1.13倍。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0
浏览次数:5
十一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9日发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最新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和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结束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回升至86.3,比上月上升0.2点。 “11月,我国中小企业综合经营和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升幅明显,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分析,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国内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企业信心有所恢复。随着国家一系列保供稳价、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供需两端均有所恢复,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企业信心有所提振。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9.9,比上月上升0.3点。具体来看,反映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感受指数为107.1,比上月上升0.4点,高于景气临界值100。 市场预期有所恢复。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陆续出台生效,有助于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市场预期。11月市场指数为79.0,比上月上升0.1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国内订单指数和4个行业销售量指数均有所上升。总体看,尽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来自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0
浏览次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