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29日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9日在国家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改革开放有关工作情况。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记者:这些年来,我国价格机制改革有很多亮点,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 牛育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价格调控体系,价格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看,可以概括为建立起了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能由市场定价的都交给市场,放开了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关键步伐,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全部的农产品、80%的电、50%的天然气、90%的民航旅客运输价格由市场形成,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中央定价项目累计缩减约85%,地方定价项目缩减约70%,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二是建立起垄断行业科学定价机制,持续加强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
发布时间:
2022
-
09
-
30
浏览次数:12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财政保障制度。 《意见》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投入保障到位、资金统筹到位、引导带动到位、绩效管理到位的财政保障制度,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协同,明晰支出责任、统筹多元资金,实行“一类一策”、分类有序推进,注重预算绩效、强化监督管理。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财政保障制度,到2035年,完善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财政保障制度。 《意见》确定了五方面财政支持重点方向,包括支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支持国家公园创建和运行管理、支持国家公园协调发展、支持保护科研和科普宣教以及支持国际合作和社会参与。 《意见》明确从五方面建立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一是合理划分国家公园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事务,细...
发布时间:
2022
-
09
-
30
浏览次数:13
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产能稳定提升;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生产领域的一个个亮眼的成就,见证我国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到...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9
今天(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投产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立方米,将大幅提升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的管输能力。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公里,年输气能力150亿立方米,增输改造后可达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将分段建设,此次开工的吐鲁番—中卫段是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全长1745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3省(区)17县(市),预计2024年9月建成投产。创新技术打造科技管道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是国内最长距离多管并行敷设管道,与现役管廊频繁交叉,穿越多处活动断裂带,工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多项创新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助力打造科技智慧管道工程。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书记李波:我们在线路特殊区对传统设计方法进行技术升级,规模应用18米加长管,在甘肃段应用长达325公里,将减少现场焊口8000余道。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分布式同轴电缆应变监测技术、管道自动力爬行智能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将在西四线管道的建设过程中全线推广。国家管网集团工程部总经理沈琛:这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实现管道的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可有效提升管道本质安全、提高施工工效,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在大口径、大壁厚、高钢级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技术。多种手段铺设打造“绿色管...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12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 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前7个月累计增速达到两位数。 “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 长三角经受住考验 7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超五成 走进上海宝山区泛成集装箱监管站的分拨仓库,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各类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货物进行进箱、拆箱、查验、提离作业。 “6月以来,进箱量和企业提货量都大幅增长,物流现在是满负荷运转。”上海吴淞海关关员魏剑华和李敏在仓库内忙碌了一上午。他们告诉记者,6月份,吴淞海关累计监管分拨货3.7万批次,同比增加46.3%,环比增加3.7倍。 数据显示,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8
浏览次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