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新闻中心 News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吉宁)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2022年度京港合作备忘录。2022年京港两地将聚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据了解,备忘录涵盖了务实的举措和合作项目:共推北京“两区”建设,举办走进北京自贸试验区组团系列活动;共同举办京港消费品牌、时尚品牌活动及京港品牌建设座谈会等;推动北京企业,特别是北京老字号企业借助香港贸发局展览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等;组织北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亚洲金融论坛,推动香港与北京企业及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共拓“一带一路”商机;共同举办京港携手“走出去”投资促进交流会活动,助力北京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香港可充分发挥通道作用,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据了解,香港是北京企业在境外投资最多的目的地。截至2021年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累计直接投资金额393.27亿美元,占全市46.2%。2021年1月至10月,北京市企业对香港新增直接投资26.76亿美元,占全市48.44%,同比增长1.13倍。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0
浏览次数:5
十一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9日发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最新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和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结束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回升至86.3,比上月上升0.2点。  “11月,我国中小企业综合经营和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升幅明显,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分析,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国内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企业信心有所恢复。随着国家一系列保供稳价、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供需两端均有所恢复,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企业信心有所提振。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9.9,比上月上升0.3点。具体来看,反映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感受指数为107.1,比上月上升0.4点,高于景气临界值100。  市场预期有所恢复。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陆续出台生效,有助于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市场预期。11月市场指数为79.0,比上月上升0.1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国内订单指数和4个行业销售量指数均有所上升。总体看,尽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来自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0
浏览次数:5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南南人权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党。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促进人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权实践是多样的。世界各国人民应该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南南人权论坛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人民至上与全球人权治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共同主办。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9
浏览次数:1
新华社上海11月22日电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上海市长龚正、吉林省长韩俊、湖北省长王忠林、广东省长马兴瑞、贵州省长李炳军发了言,李克强还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云南等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就经济运行情况视频交流。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助企纾困政策与深化改革并举,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煤炭供应紧张、严重洪涝灾害等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平稳发展。同时,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办法想得更周全有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好岁末年初筹划的跨周期调节举措,加强能源、电力保障,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指出,目前我...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9
浏览次数:5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政策频出,技术突破——从清洁能源发展看中国经济底气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电解水制氢、核能热电联产、地热供暖等清洁能源应用稳步推进,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更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充足底气。这是在江苏省如东县拍摄的潮间带风力发电场(2018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风光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海风吹过,点亮万家灯火。  东海之滨,江苏如东。154台风电机组在海上迎风转动,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是目前亚洲名列前茅的海上风电场。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早期“播种”的试验场。  11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的又一大型风电项目——江苏东台海上风电场,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  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从塞北大漠到岭南大地,我国风电产业走过了近40年“上山下海”的“拓荒”之路。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是2020年底欧盟装机容量的1.4倍、美国的2.6倍,稳居世界第一。羊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产业园吃草(2019年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8
浏览次数:6
1706页次91/342首页上一页...  8687888990919293949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05 - 2013 中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上海 广州 重庆 福州 成都 南京 杭州 宁波 海口

苏州  深圳  香港  法兰克福   多伦多   墨尔本   台湾

400-857-5885

邮编:3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