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新闻中心 News
《中国金融报告2020》新书发布暨高层研讨会上4月25日在京举办。《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会上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旗舰报告《中国金融报告2020: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变革》正式发布。报告称,2021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8%左右,呈现出“前高后低”态势;通货膨胀压力总体较小;宏观杠杆率将稳中有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围绕6.4-6.5的中枢水平呈现双向波动的格局。  报告认为,2020年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实现“稳中有进”:一方面,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货币金融政策取向,从熨平经济波动、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复工复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多个层面发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着力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金融双向开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不过,“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仍面临诸多挑战。报告指出,这主要来自于宏观杠杆率攀升引发多重风险;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新挑战;全球流动性充裕构成新的外部冲击。课题组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方面导致债务占GDP比重达到历史高点,另一方面利率水平却跌至历史低点。要密切关注全球流动性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等方面的冲击。  报告还对2021年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2
浏览次数:15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备受世界瞩目。海外专家普遍认为,这一目标充分考虑了全球风险因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中国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经济前景预期稳定。   增长目标科学合理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考虑到通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中国政府提出的5.5%左右增速目标非常实际。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当前欧洲局势趋紧,美国通胀高企,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稳定。  美国巴德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润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确立5.5%左右增速目标是适度的,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反映了全球客观环境。  巴西经济学家、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很多拉美经济学家对2022年中国经济表现充满信心。“2022年对中国来说将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少来自外部环境和潜在风险的影响。相信中国经济将实现政府确定的目标。”  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舒尔茨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挑战不断增多,中国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在充分考量各项因素后提出的合理目标,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积极向好的局面。   锚定高质量发展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2
浏览次数:11
今年以来,多个领域投资建设发力明显。4月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3.1%,铁路新线开通447公里,其中高铁233公里。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政策应结合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并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铁路建设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亦是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结合交通运输部相关统计数据计算,仅3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502亿元,同比增长约6.8%。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铁路建设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先导作用,能极大地改善当地产业发展环境,为资金、人才和信息等现代经济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提供渠道,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另一方面,加强铁路建设能够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打破区域壁垒,强化区域联动,为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铁路建设将有效带动基建、水泥、钢铁等基础性产业增长,并有效拉动就业,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利建设是基建投资的另一重要领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日前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已完成水利投资10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5%。 ...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1
浏览次数:8
中国深化市场化改革迎来一块重要“拼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日对外公布。分析人士认为,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值得各方高度关注。  为何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  《意见》开篇便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当前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的规模效应,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  近年来,中国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出台多份重要文件,既聚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总体部署,也有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安排。  此次《意见》则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被认为正式形成了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1
浏览次数:10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谢希瑶)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于毅近日说,当前对外贸易投资形势复杂严峻,中国贸促会将充分调动全国各地方贸促会和行业贸促会的主动性,多措并举助力稳外贸稳投资。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于毅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有关情况。(中国贸促会供图)  于毅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据中国贸促会调研,外贸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海运费依然居高不下;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全球供应链瓶颈尚未缓解,芯片等重要原材料短缺持续困扰企业;俄乌冲突带来不确定性增多。  于毅说,与俄乌有业务往来的外贸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结汇困难、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交通运输拥堵和延误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据中国贸促会调研,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2%。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疫情和政局不稳是企业遇到的最主要的非商业性困难。  于毅表示,中国贸促会将在贸易投资促进、商事法律服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应用型智库建设四方面加强企业服务。包括全面加强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宣传推广和专业培训;不断优化跨境贸易投资法律综合支援平台“贸法通”;积极组织中国企业代表参与多边机制下的工商合作等。  “提振全球工商界合作信心尤为重要。”据于毅介绍,中国贸促会将于今年举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第二届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已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 2022 - 04 - 08
浏览次数:5
1706页次62/342首页上一页...  57585960616263646566...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05 - 2013 中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上海 广州 重庆 福州 成都 南京 杭州 宁波 海口

苏州  深圳  香港  法兰克福   多伦多   墨尔本   台湾

400-857-5885

邮编:3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