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3日(新华社)-中央银行周四表示,由于持续努力预防和解决这些风险,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的一份声明称,中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得到有效处理,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因为该部门的资产占金融业的90%以上。根据该行2021年第四季度的评级结果,4398家评级金融机构中有4082家处于安全范围内,其资产占银行业总额的98.96%。值得注意的是,拥有该行业近70%资产的24家大型银行报告了良好的评级,在稳定该国金融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行表示,预计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结束时,高风险银行的数量将降至不到200家,而这一数字已连续六个季度下降,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峰值649家降至316家。中国将进一步完善货币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框架,作为加强逆周期调整和遏制风险蔓延的努力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4
浏览次数:7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述评:聚焦于“实”,以“中国实”增益“世界惠”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启示述评之二 时代之变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动能趋弱、复苏乏力,亟需新的理念与行动带来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增强创新实力,厚植务实合作,经济底盘愈发坚实,抗风险能力更加强大,不仅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更给各国推动经济更强劲复苏、实现可持续增长带来重大启示。 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于“实”,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与哲学关于价值的双重意蕴,把经济活动的起点、主体牢牢锚定在生产、制造、创新等劳动性活动上,为新时期人类发展引领航向,向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注入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聚焦实体经济,锚定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中国经济稳步向前指明方向,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逻辑带来启示。 虚实之间辨得失,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成效在疫情条件下尤为显著。 新冠疫情暴发伊始,抗疫物资全球紧缺。汽车企业生产口罩、材料企业生产消毒液……中国制造企业迅速“跨界”转产,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出口支持全球抗疫。中国制造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贡献得到再次印证。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4
浏览次数:3
3月1日,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瘦身健体专题推进会”。本次会议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的要求,重点对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 从实践层面看,据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介绍,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实施瘦身健体,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压减”工作呈现新面貌。从2016年到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19965户,占中央企业总户数的38.3%,推动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地方国有企业管理层级普遍压缩到4级以内,使国有企业组织结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二是“两非”“两资”清退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剥离清退完成率超过85%,全国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三是“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行动效果明显。四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成果。五是主责实业更加突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和中央企业通过严控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业投资和非主业投资,推动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中央企业从事主业的户数占比达到93%。另外,参股经营投资自查整改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各中央企业累计清理退出非主业、效益差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1099项,收回资金211亿元。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3
浏览次数:5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述评:聚焦于“美”,让世界更美好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启示述评之一 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是中国之问,也是世界之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倡导共建美好世界,在全球发展的时代考卷上,写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答案。 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于“美”,在满足“人的需要”中指引高质量发展,于顺应“全球发展需要”中推动合作共赢,为实现包容普惠、美美与共的全球发展愿景带来深刻启示。 至公至美,满足“人的需要”启示全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更大视野、更高层次审视人民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球高度关注、深入研究。 “这一思想开创性地把人类的美好生活愿望与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具有全球性影响和借鉴意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 直面问题不易,破解问题尤难。 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在世界经济面临发展鸿沟、贫富悬殊、环境恶化挑战之际,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引和实践探索显得尤其重要。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3
浏览次数:4
3月1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告,鉴于相关事态发展,将就如何在MSCI指数中对待俄罗斯股市寻求意见。MSCI表示,可能会将MSCI俄罗斯指数从新兴市场指数中分出,重新分类为独立市场。 地缘局势方面,当地时间2月28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举行首轮谈判。谈判结束后,双方均表示,将各自返回国内进行磋商,为下一轮谈判做准备。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谈判能够实现已非常不易,谈判结束后双方的表态也相对克制与平和。同时也应看到,即便俄乌都有推动和平进程的意愿,但鉴于双方当前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分歧巨大,危机化解之路将漫长而艰难。 MSCI就俄罗斯股市寻求意见 北京时间3月1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在官网公告,就应如何在MSCI指数中对待俄罗斯股市寻求意见。 MSCI表示,正持续密切关注俄罗斯股市对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可及性和可投资性。鉴于最近的负面事态发展,包括西方对个别公司的制裁、限制在莫斯科交易所出售证券、将俄罗斯部分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以及俄罗斯卢布的可兑换性弱化等,MSCI就应如何在指数中适当对待俄罗斯股市,寻求市场参与者的意见。 MSCI称,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将MSCI俄罗斯指数从新兴市场指数中分出,重新分类为独立市场。在审查市场参与者的反馈后,MSCI将在本周末之前发布进一步的通知。 资料显示,MSCI是一家专注于全球股票指数编制和相关投资分析的公司...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2
浏览次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