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3日(新华社)--彭博社周二报道,华为去年获得了2770项美国专利,在获得美国专利最多的公司名单上排名第五。该报告引用了美景研究院国际金融机构(IFI)的一项新研究,称“这表明中国企业在世界创新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分析公司表示,在全球专利所有权方面,中国公司也占据主导地位。报告称,尽管华为的网络设备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拜登政府也禁止其获得手机的某些组件,但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司已成功获得更多专利。IFI称,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贝克罗夫特(Mike Baycroft)表示:“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们(中国公司)似乎都在确立自己或试图确立自己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地位。”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3
浏览次数:8
去年以来,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达23只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 随着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A股市场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与此同时,新股破发也越发常见。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新股破发接二连三发生,也使投资者中签了弃购现象增多。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专家表示,近期新股破发频现,和询价新规的实施有关,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随着新股发行定价规则持续优化,破发频率将会趋于稳定,投资者打新、机构发行定价将更趋理性,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生态。 发行定价偏高是主因 近日,亚虹医药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报收17.6元,较22.98元/股的发行价跌去逾23%,成为今年首只上市即破发的新股。 亚虹医药并不是个例。自去年以来,新股破发频现,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收盘,A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新股达23只,其中,有17只破发集中发生在去年10月之后。 新股缘何频频破发?市场人士认为,询价新规实施,新股定价过高是破发的重要原因。 2021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的决定》,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完善了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业务规则,询价新规出台。 询价新规剑指“机构抱团压价”,主要调整四方面内容:一是将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二是突破原有“四值孰低”(投资者高剔后报价的中位数、平均数...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2
浏览次数:2
新华社香港1月11日电(记者王茜 陈珮盈)面对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1日在第十五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坚定地表示,“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双循环战略中获益,并大有作为。” 香港作为典型的小规模开放经济体,其经济始终反映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转换。同样,面对全球变种病毒的肆虐,香港也无法避免。 2022年1月,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呼啸而至,为原本止跌回升的香港经济带来了一阵寒风。 为应对疫情变化,特区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收紧防疫政策。1月7日起,香港所有餐厅晚市禁堂食14天。香港餐饮业界人士估计,这期间业界的整体损失或高达15亿港元,若措施持续,两个月损失更高达80亿港元,一些小型餐饮店处境可能会更加困难。 香港目前正在经历第五波疫情,短期内仍有不确定性。但金管局前任总裁陈德霖在金融论坛的分论坛上表示,从香港长期发展看,未来一定会机遇无限。亚洲地区的其他金融中心,都不具备与香港相同的条件。 陈茂波在论坛上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给予了战略性肯定,在各个重要领域为香港提供了机遇。内地的持续发展将会为香港带来巨大机遇。 这与他此前对香港今年经济前景的判断一致,他认为2022年将是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年。香港正迈向良政善治的新阶段,包括破解社会上积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并积极加快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 陈茂波强调...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2
浏览次数:4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0日在参加2022年第十五届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证监会一直以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近期证监会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相关规则的推出,将进一步增加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更好地支持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 方星海指出,资本市场成功应对内外风险挑战,运行稳健,深化改革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股票市场方面,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A股总体稳中有升。沪深两市共484家企业IPO,融资5351.5亿元;546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日均成交额1.06万亿元,市场活跃度和韧性明显增强。2021年年末公募基金规模超25万亿,创历史新高。外资保持稳步流入,2021年全年外资净流入A股市场3846亿元,为过去5年最高水平。期货市场方面,平稳推出生猪期货,一年来运行平稳,成交持仓稳步增加,期货价格对生猪养殖企业的预期引导作用逐步显现。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开业运营,期货市场组织和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首批商品期权品种作为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2021年期货市场日均成交3092.48万手,日均持仓2795.96万手,均创历史新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方面,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21年全年新发行债券约8.7万亿元。总...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1
浏览次数:2
核心阅读 建筑领域是实施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66亿平方米,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突出。提升建筑能效水平,要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释放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节能降碳,要抓重点行业。国务院此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 我国建筑总量规模大,要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当前进展如何?接下来应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行业专家。 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增长 色彩缤纷的铝合金格栅斜向交叉,在夜间的光影作用下,仿佛飘落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冰球训练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不仅有超高“颜值”,还实现了超低能耗。“场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相比常规制冷剂能够提升40%效能,制冰余热回收后,还可用于热水供应等。不仅如此,屋面安装的600千瓦光伏发电板能实现年供电约70万千瓦时。”参与场馆建设的中建一局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经理冯延军说。 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介绍,自1986年颁布第一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步走”,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普通住宅采暖能耗的基础上,建筑节能比例逐渐达到30%、50%、65%。30余年时间,我国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1
浏览次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