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银保监会鼓励上市银行释放更多信贷资源 记者5月4日从银保监会官网获悉,银保监会日前召开专题会议释放多项稳实体措施的信号,包括对“新市民”、中小微企业、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投资等多个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进一步增加和改善。对于房地产领域,会议强调要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会议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新市民”在城镇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支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加强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提升融资便利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扎实做好金融支持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助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对于房地产领域,会议指出,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6
浏览次数:3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赵文君、周圆、戴小河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纾困帮扶政策,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我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有牢固支撑。 为困难行业纾困出真招实招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经济运行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一些接触性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冲击较大。部分地区生产一度按下“暂停键”,一些重点产业稳定运行面临压力。服务业领域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聚集性接触性行业,承受着来自成本与市场的双重压力,面临的经营困难尤为突出。 关键时刻,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在推出10项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的同时,聚焦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等聚集性接触性行业,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并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等问题,对各级政府严格科学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 从设立1000亿元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到要求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6
浏览次数:3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 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5
浏览次数:4
4月28日,人民银行官方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人民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优先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关键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参与组建创新基地平台企业以及国家级科技园区内企业。具体支持的科技企业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标准认定,并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国家科技创新创业数据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渠道向金融机构推送。 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共21家金融机构;该类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度发放,按照支持范围内且期限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自4月1日起,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
发布时间:
2022
-
05
-
05
浏览次数:4
4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895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1%,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净流入650亿美元,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呈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延续平稳增长趋势、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直接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净流入等特点。 货物贸易方面,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450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货物贸易出口8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下外需稳定,我国经济韧性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为外贸增长提供坚实支撑;进口6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内需逐步恢复及出口带动等影响。 服务贸易方面,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182亿美元,同比下降30%。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为主要逆差项目。其中,旅行逆差294亿美元;运输顺差28亿美元,主要是运输收入增速整体快于支出,上年同期为逆差90亿美元。 此外,直接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净流入。王春英表示,一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650亿美元,主要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070亿美元,创新高,反映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坚持国内高水平开放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我国对外直接投...
发布时间:
2022
-
04
-
29
浏览次数:0